无视脱欧乱局 资本看好伦敦金丝雀码头
英国脱欧僵局始终未解,脱欧期限也一拖再拖。
在这震荡的几年间,各金融大佬几度放言将从伦敦金丝雀码头迁出逾万岗位,但截至今年初,真正发生的工作变动只占原有金融岗位的6%。而预计在未来十年,“国际新移民”人口会将金丝雀码头的常驻人口数字再添6万,等于每一天,就有15位居民落户。
强大的金融背景与潜力,支撑起外界对金丝雀码头的信心。
20年“跃笼”
从一片废弃码头的船坞区,到如今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,金丝雀码头的转身只用了20余年。
这里曾经承载了英国内陆区域极其重要的进出口船渡贸易,日落不息的船只进出港口,1980年被弃用,直到撒切尔夫人执政时再度规划发展。
目前,金丝雀码头拥有11.2万常驻人口、高档商务餐饮300余间,投入使用的办公、商用面积近150万平方米;此外,约有总计110万平方米的多个项目处在施工阶段。
在极度重视传统文化的英国,金丝雀码头独树一帜建造了各式现代化高楼,初始难被本土英国人接受;但如今,若乘坐渡轮在泰晤士河往东,离开市中心的河岸几分钟,眼前这一片高楼耸立,令人叹为观止,堪称伦敦“名片”。金丝雀码头的大多楼宇由世界顶级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,也代表了世界级商用、住宅建筑的设计水平。
金丝雀码头今日的成功,依附于贯穿全市的交通——三个DLR轻轨站、一条横穿伦敦东西的Jubilee地铁线,一旦伊丽莎白线通车(由2018年底推迟至2019年),从金丝雀码头到利物浦火车站将缩短至6分钟的车程。附加完善的配套设施,让这里俨然成为一个现代化、国际化的城中城。
最高住宅楼之争
位于金丝雀码头中心地带的One Canada Square以235米的高度,自1991年起一度屹立为全英国最高的大楼,直到2010年碎片大厦的出现。
而如今在售的多个住宅项目,似乎都有意拿下最高住宅楼的桂冠。
绿地集团的大型综合体项目Spire London位于金丝雀码头的West India Quay,已在市场预热多年,三叶草造型设计气势恢宏。按照最初规划,235米的高度有望成为全欧洲最高的住宅建筑,其中包括861套超豪华住宅和一部分经济型公寓。但据《东地产财经周刊》(以下简称“《东地产》”)伦敦新闻中心记者掌握的最新消息,该项目刚刚结束新一轮的设计比稿,设计方案仍在审核,最终定稿或许与目前的三叶草设计大相径庭。
该项目负责人表示,“自从Spire London向大众揭露面纱以来,伦敦的住宅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变化,我们希望能适时应对这些变化,打造绿地集团在伦敦的最佳地标项目。”
由巴克利集团开发的South Quay Plaza(以下简称SQP),目前总高度220米,该项目包括约70万英镑的一房,至逾200万英镑的三房高景观公寓。据其销售代表向记者介绍,项目销售已超过一半。
加入这场战役的,还有目前在售的热门项目One Park River(以下简称OPR)—— 由鸟巢设计师Herzog & de Meuron事务所设计。作为金丝雀码头集团开发的第二个住宅项目,平均单价为伦敦最贵的公寓之一。其215米的高度,暂居金丝雀码头巨人第二位。
OPR项目于2017年5月开盘,其销售方CBRE项目负责人向记者表示,超过60%的公寓已经售出。因为其史无前例的造型设计,施工难度梯级增大。OPR所在的wood wharf为金丝雀码头的重点衍生发展区域,将会提供3600套住宅、280万平方尺办公楼、49万平方尺商业区及各类公共区域,其中还包括公众医疗点和两所小学。OPR为目前金丝雀码头最受关注的住宅项目。
中西桥梁
金丝雀码头的扩张计划仍在继续。
距离金丝雀码头仅3公里的皇家码头,与城市机场隔河相望,相距300米。由中资总部集团开发投资、中信建设施工,被多家媒体称为“伦敦最大规模和最雄心勃勃的城市开发项目之一”的伦敦总部基地,处于紧锣密鼓的施工阶段——该项目耗资17亿英镑,占地14公顷,为集合办公、商业、住宅的世界级综合体。建成之后,伦敦总部基地项目将提供3万个工作机会。
早在2018年初,总价超过2300万英镑的总部基地商务楼已被国际开发商草莓星公司(Strawberry Star)公司收入囊中,该公司还将继续购入总共五栋A级办公楼楼花,总面积将近10万平方尺。
该项目负责人苗志勇接受采访时提到,“金丝雀码头的崛起为伦敦开启了一个面向北美的大门,现在是亚洲崛起的时代,加上伦敦在欧洲和全球的重要性,伦敦和东方之间同样需要筑起一座桥梁。”
绿地集团发言人亦有同感,对《东地产》表示,“我们对伦敦作为一个全球性城市长期看好,对金丝雀码头很有信心。”